读书人

我国新型隔震技术获突破性发展

发布时间: 2011-07-13 21:57:13 作者: cnedit

 编辑推荐:

四点托福语法备考原则
温室里的鸭子阅读
角色冲突的概述

  目前,在我国隔震建筑史上,针对结构隔震技术中存在的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隔震层位置受到限制,二是水平隔震的同时需要隔离竖向环境振动,而由广州大学、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汕头和泰隔震器材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新型隔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提出了两种新型隔震体系———层间隔震减震体系和三维隔震(振)体系,取得了9项核心专利(其中3项为国际发明专利)。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主要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新型隔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的研究成果在示范工程中应用,建成了世界面积最大的层间隔震建筑群(隔震建筑面积23万m2),设计和建造技术国际领先,为国内外建造大面积隔震建筑提供了先例和经验,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采用层间隔震技术,可使上部房屋安全度提高2—4倍,房屋层数从7层增加到9层,住宅建筑面积增加近5万m2,净增加产值达3.73亿元;首次在工程中应用层间隔震加三维隔震混合体系,对地震区和受环境振动干扰的不规则复杂结构房屋,成功实现三维隔震,建成我国首批三维隔震建筑,环境振动衰减幅度达50%%—90%%,提供既地震安全又隔离环境振动的舒适住宅建造技术。该项目研究的新型隔震技术是对基础隔震技术的拓展,是对隔震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周福霖院士作为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是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常务理事,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隔震技术顾问,国际隔震消能减震控制学会(ASSISi)副理事长,国际地震工程学会(IAEE)单位成员代表,亚太地区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体理事。其研究成果获国家、省、部科技进步奖多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项目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为周福霖、杨铮、黄襄云、谭平、魏陆顺、徐忠根、沈朝勇、周云、刘郁、陈建秋、丁向京、任珉、李逢立、祁永娟、梁虹等。

  项目第一完成单位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1997年成为建设部抗震科研基地和指定的隔震减震产品检测基地;2003年成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005年批准立项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为中国计量认证(CMA)的质检机构。2007年批准立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同时,实验室是广州大学“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的支撑实验室。该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结构减震(振)与控制、工程抗震、大型复杂结构(超高层、空间结构,桥梁等)的健康监测安全性评定和工程抗爆。

  中心现有美国MTS公司生产的3m×3m三向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振动台以及配套的室内外静、动力测试设备,可进行高层建筑、复杂空间结构、特种结构、道路桥梁、生命线工程结构、建筑幕墙、建筑构件、各种工业产品机电设备等的抗震试验研究。研发了国内第一套大型电液σ考试大伺服压剪试验系统,精度达到国外同类设备的最佳水平。率先在国内开发了直径700—1200mm的橡胶隔震支座,产品除在我国大陆应用外,也取得日本建设省的质量认证,在日本、俄罗斯和台湾地区大批应用。中心为全国各地数百个工程项目进行了抗震隔震减震设计和计算研究分析、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隔震支座性能研究与检测、结构构件和复杂节点静力动力性能测试研究、结构特性现场实测、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及健康诊断、环境减振降噪测试研究等。主持完成了全国第一幢橡胶支座隔震住宅房屋的设计研究,全国第一座隔震铁路桥梁的振动台试验,全国第一座隔震公路桥梁的隔震设计和原型实测。汕头市国际隔震示范楼的研究设计与建造被中外专家誉为“中华之最”、“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读书人网 >一级结构师基础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