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章节重点:第二章

发布时间: 2012-12-30 14:32:36 作者: sxsgeass

  第三节 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一单元人力资源的空间配置

  (知识要求)

  一、人员配置的原理 1.要素有用原理 2.能位对应原理 3.互补增值原理 4.动态适应原理 5.弹性冗余原理

  二、企业劳动分工

  (一)企业劳动分工的概念:劳动分工是在科学分解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劳动专业化,使许多劳动者从事着不同的、但又互相联系的工作。劳动分工有三个主要的层次,即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

  二)企业劳动分工的作用:1.劳动分工一般表现为工作简化和专门化 2.劳动分工能不断的改革劳动工具 3.有利于配备工人,发挥每个劳动者的专长 4.劳动分工大大扩大了劳动空间 5.劳动分工可以防止因劳动者经常转换工作岗位而造成的工时浪费

  三) 企业劳动分工的形式

  企业内部劳动分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1.职能分工 2.专业(工种)分工 3.技术分工

  四) 企业劳动分工的原则:1.把直接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分开 2.把不同的工艺阶段和工种分开

  3.把准备性工作和执行性工作分开 4.把基本工作和辅助工作分开 5.把技术高低不同的工作分开

  三、 企业劳动协作:就是采用适当形式,把从事各种局部性工作的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整体性的工作。

  (一)企业劳动协作的形式:分为两种:以简单分工为基础的协作是简单协作,以细致分工为基础的协作是复杂协作。

  (二)组织企业内部劳动协作的基本要求

  (三)作业组:作业组是企业中最基本的协作关系和协作形式。它是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把为完成某项工作而相互协作的有关工人组织起来的劳动集体。

  以下有几种情况需要组成作业组:1.生产作业需要工人共同来完成。2.看管大型复杂的机器设备。3.工人的工作彼此密切相关。

  4.为了便于管理和互相交流 5.为了加强工作联系 6.为了便于调动和分配他们的工作,需要组成作业组

  作业组按工人的工作组成情况区分,有专业作业组和综合作业组。

  四 工作地组织

  (一)工作地组织的基本内容:

  1.合理的装备和布置工作地。2.保持工作地的正常秩序和良好的工作环境。3.正确组织工作地的供应和服务工作。

  (二)工作地组织的要求:工作地是指配置一定的设备、工具、器具、能够使劳动者从事某项生产劳动活动或进行工作的地点。

  (能力要求)

  一、对过细的劳动分工进行改进

  1。扩大业务法2。充实业务法3。工作连贯法4。轮换工作法5。小组工作法6。兼岗兼职7.个人包干负责

  二、员工配置的基本方法 方法有三种:以人为标志进行配置、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

  三、限制管理的“5S”活动

  5S分别表示五个日语词汇的罗马拼音Seiri(整理),Seiton(整顿),Ss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

  四、劳动环境优化

  优化劳动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照明与色彩 2.噪声 3.温度和湿度 4.绿化

读书人网 >助理管理师

热点推荐